古琴的指法基本知识

古琴,又名瑤琴、文武七絃琴、玉琴等,我們耳熟能詳的“伯牙子期遇知音”的故事,講述的就是關於古琴的事蹟。古琴起源很早,大概在西周到春秋時期,就已經有了古琴的存在。相對於其他樂器來說,古琴是一種複雜的樂器,上手不難,難在對音色的把控、對指法的控制。

古琴的指法基本知識

演奏時,將琴置於桌上,右手撥彈琴絃、左手按弦取音。

1.右手

演奏技法繁多,右手指法有主要爲擘、託、抹、挑、勾、踢、打、摘及其不同的組合,如:輪、鎖、疊涓、撮、滾、拂、歷、雙彈、打圓等。

2.左手

左手主要分爲按音與滑音兩種。按音有跪、帶起、罨、推出、爪起、掐起、同聲等。滑音有吟、猱、撞、喚、進復、退復、分開等。

古琴十大指法教學

1.託:右手大指向外彈出。此手勢稱爲“虛庭鶴舞”、“風前鶴舞”。

2.擘(劈):右手大指(用指甲)向內彈入。

注:(託、擘)兩手勢的要義是觸弦果斷,但同時要松。

3.抹:右手食指向內彈入。此手勢稱爲“鶴鳴在陰”。

4.挑:右手食指向外彈出。

注:(抹、挑)兩手勢的要義是:食指觸弦應和拇指的託擘一樣堅定,但不可過急,動作應平滑。

5.勾:右手中指向內彈入。稱之爲“孤鶩顧羣”勢。

6.剔:右手中指向外彈出。

注:(勾、剔)兩手勢的要義是:中指的彎曲應如野鴨的脖頸一樣:彎曲而不可生硬有角,彎曲過度則觸弦過急。

7.打:右手無名指向內彈入。稱之爲“商羊鼓舞”勢。“商羊”是一種傳說中的鳥,據說只有一條腿。

8.摘:右手無名指向外彈出。

注:(打、摘)兩手勢的要義是:與食指中指平滑的動作相反,名指的觸弦應短而脆。

9.全扶:食、中、名三指各入一弦,同時彈奏出一箇聲音,稱爲“風送輕雲”勢。

10.歷(度):右手食指輕輕地依次向外挑兩到三根弦。

注:(全扶、歷)均應觸弦輕且細膩,這樣聲音才能融爲一體。

11.撮:和絃性質,兩手指分別撥動兩弦,使之同時發聲(需要撥動的弦數分別寫在“撮”的減字“早”的豎劃之兩側)。稱之爲“飛龍拿雲”勢。一般的撮爲“託勾”,相反的是“擘剔”,稱爲“反撮”(“反撮”的寫法是在撮的減字上方寫一“反”字)。

12.潑剌:右手食、中、無名指在兩根弦上首先向內拂弦(潑),然後立即向外彈出(剌)。稱爲“游魚擺尾”勢。其像形畫的是一條鯉魚,其要旨是掃弦要寬廣而有分寸。

13.打圓:是一箇涉及兩根弦,發出七個聲音的指法。稱爲“神龜出水”勢。

14.背鎖:右手在同一弦上,剔、抹、挑依次彈出,共三個聲音。稱“鵾鷂翱翔”勢。

15.短鎖:右手在同一弦上,先徐徐抹勾,然後接以背鎖,共出五個聲音。

16.長鎖:右手在同一弦上,先抹挑抹勾,再接背鎖。

古琴指法怎麼樣才能練好

古琴的指法有右手的八法和左手的吟猱淖注等,每一箇流派的指法都不盡相同,但無一例外的都講究練指。

練指首先是標準,標準的手型,雖然每個人的手都不盡相同,但整體的手型必須要保持一致。然後是重複的練習,一遍一遍地練習,直到手型對,音律對,韻味對。

发布于 2024-09-17 09:09:14
收藏
分享
海报
51
目录